相片:「我們不可被化約為資本,也不可被你管治」

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

愛國教育與自由教育

作者:Richard Hsu


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建議未來加入以必修科目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」,這事再度引起過城中討論。事緣多間傳統名校聯名反對。代表喇沙書院和拔萃男、女書院等22間傳統中學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,昨日首度向立法會發表公開信,反對科目側重「國家」,失去平衡,呼籲德育應由修身齊家做起,並反對獨立成科及必修,促請以校本改推包括國民教育的「公民教育」[1]。這篇文章已是我第三篇關於教育問題的文章,我於此略談愛國教育與自由教育的關係和差別。

極權政治與自由教育

討論教育問題,第一個要問的問題便是,「教育的目的為何?」、「教育所謂何事?」錢穆先生曾言:「人類所以需要有教育,不僅為的是傳授知識與訓練技能,更要的,該是為的真理之探討。而探討真理,則絕對必需容許思想之自由。」[2]簡單一句,已點名教育與政治之間的關係,即必須是自由的關係。

錢穆先生寫道:

就教育論,一項真理,必將首先得承認,即是人類後一代的智慧能力,決不會一定不如前一代。……中國最大教育家孔子早說過:「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?」唐代韓愈的〈師說〉裏也曾說:「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勝於弟子。」這本是一項淺近易明的真理。而此項真理,實為主持教育事業者最先應該承認的。[3]

教育的目的,不在灌輸某一種想法和信念,而在於使人能自我理解、自我實現,運用理性思維的能力,判斷是非對錯,從而確立一套較完善的人生觀與價值觀。

德國哲學家康德(Immanuel Kant, 1724-1804),所作的著名的《何謂啟蒙運動?》一文中言道:

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。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,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。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,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,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了。Sapere aude!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!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。[4]

教育的目的,依康德言,只是使個人能獨立地運用自己的理性,以擺脫人類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。由此,教育不在於外來的種種灌輸,而必在於個人的獨立思維能力的培育。培育獨立思維能力,即意謂,學生能隨時以道理和老師論爭辯論,老師和學生在知識上的分野,即處於一種教學相長的關係,大家互想討論,以豐富整個討論話題的內容。

由於教育的目的在培育獨立思維能力,則人類教育,必須是民主的,而且是自由的。世界上大部分設有通識教育、國民教育的國家,都是民主國家,人民最少有能批評政府的言論自由,和免於恐懼的自由,教育才能真正促進人格的完整成長。

錢穆先生在點出教育的目的後,立即加上,教育同時必須是民主自由的:

何以說人類教育必該是民主的?這因人類直到今天,對於宇宙人生各項真理,就其已發現者言,其間尚有很多的異見。…因此,我們在教育上,傳授真理,也只能如傳授知識般,只好把我們今天所自認為真理的,乃至與我們抱相異見的,同樣當作一項知識來傳授,我們該讓向我們來受教的青年們知道,所謂的一切道理,還有待於今後繼續的探討。[5]

教育必須是民主自由的原因,沒有自由民主的環境,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在上者提供的資訊,而無獨立思維,實難稱得上是教育。而獨立思維只能在自由民主的土壤上慢慢建立,而非能在一極權的制度下生根。康德認為只有「自由」才是促成教育的真正條件。在一切事情上都能「公開運用」自己理智的自由,就是人類的啟蒙。這樣的自由就是康得所言的「程度更大的公民自由」,就是公民之為公民的根本,就是國家與政府的起源與基礎,就是國家與政府用必要的「權力」加以保障而非禁止的「權利」——這意味著啟蒙哲人眼中的人不再是政治的動物,政治不再具有內在的價值,而僅為保障公民權利的工具而已。

而極權政治最懼怕的,莫過於人有自由思想、獨立判斷的能力。故歷史上一切極權國家,莫不要進行思想灌輸、設立不同的宣傳部門、更改教科書等等,考諸二次大戰期間的納粹德國(Nazi Germany)、法西斯意大利(Fascist Italy),莫不如是。

錢穆先生在討論到極權政治與自由教育的關係時,寫道:

而且不許有自由思想的教育,在其立場上,早已抹殺了受教育者的尊嚴。他們絕不為受教育者留一或許能超出於其所受教者之餘地。……如是般的教育,輾轉相授,只有一代不如一代地後退。

因此我們說,扼殺了青年的自由思想,即是扼殺了下一代的人生探討真理的道路,扼殺了下一代探討真理的道路,即是扼殺了下一代的人生。而這一代的人生便成為短命,將無前途可言,亦即無存在可言。[6]
至此,其實很明顯,教育的功能在於探討真理,而這一目的要能實現,又必在一自由民主的氣氛下,方能達成。至於近日不斷討論的國民教育,到底能如何促成教育的目標——成就獨立、自由、完整人格?

愛國教育

政府近日宣傳的國民教育的目標:著重孕育情感、培育學生品德及國民質素。政府的課程諮詢文件中,其實寫得非常空泛[7],沒有具體列明教授的課程內容,甚至沒有公開考試,但有不同的評核。先從國民教育的目標說起。早一陣子,中聯辦文體部的郝鐵川在新浪微博上說,國民教育就是要「洗腦」:

關於香港中小學的德育及國民教育,有人說是“洗腦”,只要看看美、法等西方國家這方面的制度,就會看到這種必要的“洗腦”是一種國際慣例;有人說要培養中小學生的批判意識,但國際社會通常做法是在大學培養批判思維意識,而不是中小學;有人說德育及國民教育不要聽中央政府的,但那還叫國民教育嗎?[8]

郝鐵川是說得坦白。而事實上,香港學界和一般市民所以抗拒國民教育,非源自大家的不愛國,而是這課程只能是洗腦教育。所謂「國民教育」,起碼要談及「立國精神」,而此種「立國精神」又多少與普遍人權有關,且必須與本國歷史息息相關,如美國的1776年〈獨立宣言〉、法國1789革命,中國的,則遠可追溯至立憲派的議會精神,中可追溯孫中山的〈三民主義〉,或1931年共產黨的憲法大綱,近可追溯胡溫的「科學發展觀」、以民為本思想。關鍵是如何落實這些價值。我們之所以反對政府倉卒推行,正源於我們對極權政府的不信任。在中國,人民無法監察政府有否濫權,一般公民的自由、生命無法得到法律合理的保障,君看劉曉波、趙連海、艾未未等人。早一陣子內地「茉莉花革命」中,至今仍有上百名維權或社運人士下落不明。艾未未被帶走個多月,君看艾未未回家時所說的話,何以原先誓言追尋豆腐工程真相、支持趙連海的人權鬥士,短短數月間,僅談享受人生而不談政治?最合理的估計自然是艾未未受到政府的威嚇與監視。政府口說如何照顧低下階層,人民至今連最基本的自由——「免於恐懼的自由」也未有,而始作俑者卻是當下政府。試問人民如何能愛國?在這情況下,不愛國反而顯得正常。

愛國教育,首先要正視國家的歷史,尊重人民的生命、尊嚴。特區教育局高官謝凌潔貞女士是念歷史的,然她卻說出「六四是歷史長河裏的沙沙石石」。如果六四只是「歷史長河裏的沙沙石石」,為何人民在提到此事時難掩心中悲痛?又為何中共政府至今仍不肯公開調查真相,卻要偷偷摸摸的,在六四廿二週年前夕,秘密拜訪「天安門母親」商討賠償問題。歷史問題不得正視,人的歷史性即消亡。而實際上,歷史性正正是人類存在的重要性格特質。特區政府若要掩蓋歷史,則不單是破壞國民教育的始作俑者,甚至是犯下毀滅人類文化的重大罪惡。多少極權政府之上台,正正是以改變歷史、改變教育為其初期手段,以成就極權統治。

浪費時間?

早一陣子,我寫文章「國民教育有何用?」指出,「新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時間,而最後成果不彰」,其中的思維很簡單,因為學生有獨立思維,能從其他途經暸解國情。然而,不少人指出,國民教育厲害之處,不在「洗腦」,而在於令學生煩厭,進一步「去政治化」,令學生不對此領域有任何思考可言。當然,我認為國民教育即使推行了,也不見得有甚麼效果,學生也不會因此感到煩厭,原因是學生總有途徑接觸國情。然而,我卻想進一步談談國民教育的遺害。
新國民教育科的評估方法,與過往的科目不儘相同。根據何秀蘭所言,評估時需看學生有否熱情投入,而且要培育情誼;進一步,則是同學間互相評估;而且要公開內容,使全校師生能看到某一學生的答題;最恐怖的是,要在家長面前,公開自我批判、自我檢討學習得失。[9]當然,學生未必會被「洗腦」,但這一套做法卻是要壓抑學生的真實想法,甚至援引文革時的作法,唯一造成的後果便是從小培育學生成為說謊、虛偽的人。為了要通過課堂評估,學生被迫「裝成」愛國的樣子。更恐怖的是,按吳志森的說法,國民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迫使學生愛國,而在於令學生煩厭、討厭政治,如此中共和特區政府便能隨意修改法例,進一步達到其原有的目的。這才是國民教育恐怖之處。

儘管我曾寫道,「新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時間,而最後成果不彰」。然而,在今看來,政府根本不在意學生真正的想法是否愛國,當然,她也無法得知。政府在意的,是要控制學生接觸所謂「國情」的時間,進行思想灌輸和思想封閉,進而令學生討厭政治,以打壓公民空間的增長。這實是新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最恐怖的地方。

結語

當然,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成人——使人能成為一個自由、理性人,使人能自我理解、自我實現。如此,關心社會,關心世界大事,懂得分辨是非黑白,能夠獨立思考、批判思考才是教育的核心。既然國民教育並沒有強調批判思考,則獨立思考也會變得很有限。然而,在新政策之下,國民教育的遺禍也許遠遠超越我們的想像,而非僅僅我們以為能夠免役。

從最近的事看來,包括已經放棄的建議規管網絡公平宣傳時間、以替補機制代替補選、區議會選舉等等,我們的公民空間的確是越加緊縮。當此之際,我們要看清眼下的形勢,捍衛我們的種種基本權利,開拓我們的公民空間。而教育,是促進公民教育、公民空間成長的一重要渠道。在此重要的關口,我們堅決反對此種「偽國民教育」,以使我們真正成為一理性、自由的公民。
-----------------
[1] 明報新聞:名校齊反國民教育科 指側重「國家」失衡 倡校本推公民教育,25/6/2011
[2]錢穆:〈極權政治與自由教育〉,載氏著《歷史與文化論叢》,台灣:東大圖書出版公司,民國68年,272-280頁。
[3]同上,頁273。
[4] 康德.《歷史理性批判文集》.何兆武譯.北京:商務印書館1990,頁183。
[5] 同2,頁273。
[6] 同2,頁278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